国际在线专稿:新中国自建立之初就努力与非洲各国发展友好关系。2013年7月10日,习主席在同尼日利亚总统乔纳森会谈时提出,要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向前发展。如今,中非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典范。近日,多家海外媒体就中非合作发表评论文章,称赞中非友谊历久弥坚,强调中非关系是助力实现“非洲梦”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6月24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国与非洲联盟(涵盖非洲所有国家的联盟——编者注)的关系是助力实现“非洲梦”的建设性伙伴关系。文章称,中国和非洲在反对帝国主义与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中相互支持,中国大力帮助非洲争取独立和发展。20世纪50、60年代,在非洲开始摆脱殖民主义的初期,中国不断向非洲伸出援手,展示出对非洲的热情友好以及与非洲团结互助的意愿。文章指出,非方对此前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会议(指2021年11月在达喀尔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编者注)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非盟轮值主席、塞纳加尔总统马基·萨勒表示,塞纳加尔非常感谢中国对非洲的无私帮助,这“充分体现了非中之间团结互助的兄弟情谊”;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也对《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年)》表示高度肯定,并强调“要充分发挥中非合作论坛的优势,中非合作论坛将不断加强和完善”。
文章提到,中国参与援建非洲联盟会议中心——非盟总部大厦,此举进一步巩固了非中关系。中国与非盟还就目前在建的非洲疾控中心展开密切合作,得到非洲各国高度认可。报道称,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充分体现了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并有助于非洲的疫情防控。
文章最后高度赞扬道,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中国和非盟关系的重大发展使中国与非洲的友谊不断升温,并为中非双方带来实实在在且持久的利益。
6月23日刊登尼日尔共和国前外长艾莎图·明达乌杜的评论文章指出,今天的非洲国家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愿意与中国这样的伙伴合作。
6月21日报道称,中国不断加强与非洲的外交关系及贸易往来。文章提到,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接受专访并介绍了中坦两国合作的主要情况,吴鹏表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但中坦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仍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近500亿美元。报道认为,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不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还能支持当地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
6月28日报道,中国和苏丹之间的第一个海上货运直航“苏丹-中国快线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举行。报道指出,该航线的开通降低了货物运输成本,苏丹和中国希望借助该航线来扩大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该航线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近日发表评论文章,深度剖析并点赞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文章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成为非洲政府的重要经济伙伴,关键在于中国并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自以为是地进行说教,而是以团结友好的方式将中非凝聚在一起。文章同时指出,中国带来的新知识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在非洲各国广受欢迎。中非合作为非洲地区带来了明显的好处,中国参与的项目缓解了非洲各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则节约了交通时间和成本,创造了就业机会,拓宽了贸易渠道,促进了技术和知识的传播。
6月14日发布题为《中国与非洲贸易联系不断增强》的评论文章,指出非中双边贸易额在逐年增加。文章援引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表示,2021年非中双边贸易总额达2543亿美元,同比增长35.3%。中国商务部的数据进一步显示,过去20年来,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增长了20倍,表明中国是非洲最大的双边贸易伙伴之一。文章称,非中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而且,随着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的自由贸易不断稳固,这种联系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报道还提到,非洲对外国制成品的强烈依赖导致其必须发展制造业,并减少对自然资源出口的依赖。而非中已就此达成一致,针对促进非洲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发展共同拟定了多个合作项目。文章举例称,可靠的运输类基础设施对于非洲企业扩大生产并进行出口至关重要,中国在过去几年间则为非洲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马嘉欣任丽君 王鲁平 史赫奕)
8月26日,以“航天赋能 TOP智造”为主题的2022“航天+”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峰会在北京举办。
8月2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本次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航天运输技术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的跨越式发展。
“依托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的积累,我国有9款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在产出量、品种等方面均表现优异。与此同时,通过启动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科研院所稳定支持的资源配置新机制得以建立,促进了我国医学研究的规范健康发展。
记者2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肖正国教授课题组与化学与材料学院陈涛教授课题组合作,利用表面能很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衬底,实现了钙钛矿薄膜的巨量转移,并基于此成功制备出白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为此,肖正国教授课题组使用表面能很低的PDMS衬底进行钙钛矿薄膜和微纳结构的巨量转移。
25日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为尽可能降低今冬明春可能出现的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干扰,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近日,该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及时编制和印发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以下简称“2022版《指南》”)。
10年来,我国出台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转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范式。
医学教育水平关乎人民健康。国家卫健委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培训重大制度,制定了基地标准、培训标准,遴选培训基地,严格基地入口关。
近日,据媒体报道,一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在线钢琴陪练,一次小手术花费万余元,让没有医保又刚毕业的她顿时捉襟见肘。
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家园。值得一提的是,与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相比,本次大会有一个创新设计,即将举办新时代中国网络文明建设成果展示。
记者随张军一起踏进田里,发现了“异样”:本该顺着田垄一排排种植的玉米,好像改了“队形”——一垄种上玉米,旁边留下一垄空地,形成了规律性的相互间隔。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衡付广介绍,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流转活跃程度明显提升,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8月24日午间,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北京三号B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4日,第六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开幕。 为进一步支撑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大会特意邀请到邬贺铨、陈左宁、刘韵洁、李国杰4位院士围绕“东数西算与数字经济”这一主题展开高端对线
记者陈海波从国家药监局获悉,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宣布,中国通过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评估。我国将在全球疫苗供应中扮演更积极角色,为促进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疫苗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
8月25日,2022年中国创新50人论坛在南昌举行。论坛以“人才引领·创新高地”为主题
题:让强军梦“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几张“同框照”解读空军的奋飞航迹空军第一支列装歼-20的作战部队——“王海大队”所在航空兵部队,将展示歼-20单机和双机飞行动作。
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四部门22日联合印发紧急通知,要求有关地区毫不放松抓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打赢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保卫战。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
长城是我国标志性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然而,与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相比,长城的保护状况一度不容乐观。
科技创新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新机制的关键,是应对、解决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风险和挑战、矛盾和问题的法宝,是打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天地的方法和路径。